時間:2020-01-07 10:03:00來源:作者:點擊:
孩子做事猶豫不決,爸媽該怎么支招?面對孩子不會選擇,家長該如何學會培養決斷力?怎樣引導孩子學會選擇?
為什么我的孩子不會選擇?不擅于選擇,不懂如何做出最恰當的選擇,其實是因為孩子的決斷能力沒有養成。
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,小孩子在一段時間內不擅抉擇是很正常的現象,家長們無需過度焦慮。但隨著孩子慢慢成長,他的決斷能力也會逐漸增強,此時一定不要忽視對其能力的引導與培養。
因為孩子太小,尚缺乏相關領域的認知與經驗,故而需要大人在一邊,以已有經驗與知識作為支撐,陪伴孩子成長與進步。當然,這里的陪伴與把關,并非是刻意讓孩子去選擇家長認為正確的那個答案。家長們也切勿以自己的三觀,無形間干擾孩子的選擇,這樣反而讓孩子成為了家長思想的附屬品,變得更加人云亦云。
將重點放在引導孩子做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決定,而非選擇的結果本身,這才是值得我們倡導的方式。
覺得有些難以把握嗎?下面詳細地給你支幾招。
1.培養孩子決斷力,模擬演練不可少
所謂實踐與演練,是指家長為孩子模擬一些選擇的場景,并鼓勵孩子大聲說出自己做出選擇的思路及過程。這可以鍛煉孩子站在不同視角思考問題,以直覺+慢思考的形式培養決斷能力。
譬如,我們與孩子相處時,可以嘗試詢問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,“我們今天要玩哪個游戲?”“我們今天吃什么?”“你今天想穿哪件衣服呢?”
鼓勵孩子說出他的答案,同時不要忘記讓他講出他的考慮及理由。
2.培養孩子決斷力,區別意識很重要
家長要具備區別意識,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與成長步伐區別對待。
對于年齡很小的孩子,他對這個世界毫無了解,此時我們意圖通過實踐引導決斷能力,則要注意選項的數量設置。
如果我們給出太多的選項,孩子就過于難選。
所以在最開始,我們要盡可能給予簡單的雙項選擇,僅僅圍繞“是”與“不是”,“覺得能”或“不能”等詢問即可。
譬如“同學想要借你的新裙子,你想不想借給她?”“遇到陌生的叔叔送你糖果,你吃不吃?”
隨著他一點點成長,認知不斷豐滿,我們的問題可以再變得稍為復雜,可以由簡單的二項選擇,變為讓孩子自己提出建議,如“我們今晚要做一桌豐盛的晚餐,你覺得要怎么準備?”
總之,一切假設性的詢問,要隨著孩子對事物認知能力的改變去變化與迎合。
3.培養孩子決斷力,權衡思維比一比
“善決斷者,明是非,知輕重”。
孩子養成了權衡思維,才能區別對待不同情境,有意識地將事項進行篩選、過濾與排除。
所謂權衡思維,即我們需要讓孩子思考不同環境下,不同決定的重要性,讓孩子明白事情有“輕重緩急”,有時他們必須做出取舍,這才有助于他做出最合理的決定。
當事情看似沖突難以抉擇的時候,不妨引導孩子仔細比較每件事的后果,從而練就果敢的思維。
譬如“今天的籃球比賽和舞蹈課恰好同時間,你去哪一個?”引導孩子分析籃球與舞蹈班哪個對他更為重要,使他意識到二者的不同。
對于孩子并不重要的事情,告訴孩子不要過于在意,在取舍之間,注意減輕孩子面對選擇的壓力。
4.培養孩子決斷力,允許錯誤少教條
我們生活在一個害怕錯誤的年代。
站在父母的角度,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絕不想讓孩子重頭來過,這種心情可以理解。但我們還要承認,這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與人生。人怎么可能一輩子不犯錯誤呢?面對選擇也是同理。
選擇的結果并不重要。在孩子特別小對事情一無所知的時候,我們可以利用自身經驗助其成長。但對于逐漸萌生的自我意識,我們并不應過度干涉,并要盡全力尊重與支持他做出自己的決定。
哪怕你覺得這個選擇是錯誤的,姑且就先讓他去犯那些無關痛癢的錯誤吧。
落實選擇,并鼓勵孩子為選擇承擔相應后果,他才會從中吸取教訓,自我反省,自我完善與自我擔當。
自我決斷就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。
鐺鐺鐺,幾點小法則,你get到了嗎?
愿每位寶寶在家長的陪伴下,都能完成這樣的蛻變。相信擁有了決斷力的他們,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,我們拭目以待!
蒙氏教育到底適不適合中國孩子?“蒙特梭利”這個詞對于各位家長應該已經不......
假如孩子親眼目睹暴力事件,家長該怎么做? 異食癖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提高孩子免疫力多吃菌類 爸媽太嚴厲容易養出胖孩子